首页 >> 疾病大全 >> 其它 >> 正文

剖析食物产生中毒的原因

来源:网络 时间:2008-5-29 11:51:54 点击:-

  如果吃大量安眠药或其他毒性大的药物,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催吐。方法是用筷子或汤匙压患者舌根部引吐,吐后灌一大杯温凉的水再次引吐,直到胃内容物全部吐出。误服碘酒,应立即灌米汤或者蛋清,然后催吐,反复进行,直到呕出物无碘酒色为止。  影响药物中毒的因素一般认为药物中毒的发生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1、药物管理随著化学制药工业的发展﹐若管理跟不上﹐药物中毒的发生就会增多。

  2、地区性疾病也是一种重要因素如中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应用六氯对二甲苯比较广泛﹐中毒性神经病和神经症发生率也较高。

  3、遗传因素是某些药物产生毒性的重要原因。葡萄糖6-磷酸脱氢(G6PD)缺乏患者在应用奎宁类抗疟药时发生的溶血性贫血中占重要地位。中国的G6PD缺陷者分布很广﹐西南和沿海省市阳性率较高。慢乙醯化患者长期使用异烟约有23%的病人患多发性外周神经炎。欧洲白种人慢乙醯化者占60%﹐中国约占20%。假胆碱酯缺陷的病人﹐用同样剂量肌肉松弛药琥珀胆碱後﹐延长呼气与吸气之间的间隙时间﹐严重者造成窒息死亡。酒精体内代谢主要靠乙醛脱氢﹐乙醛脱氢缺乏者易产生酒精中毒。欧洲人几乎不缺乏﹐亚洲人缺乏乙醛脱氢者多於欧洲人﹐中国人约为35%。

  4、性别和年龄的差异对药物毒性的敏感性差别很大。氯黴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3倍。儿童用药更应注意﹐因为儿童药物代谢发育不完全﹐对药物的毒性敏感性高。如氯黴素可引起灰婴综合症﹐患儿可能在症状出现後数小时死亡。儿童肾排泄链黴素缓慢﹐长期应用可造成耳聋。老年人的心﹑肝和肾脏功能都在衰退﹐易发生过敏反应或中毒现象。相同剂量的地高辛﹐血浆半衰期延长﹐洋地黄中毒发生率高。老年人肾脏排泄功能下降﹐肌注青黴素後血浆浓度较青年人高13倍。老年人应用巴比妥类催眠药的剂量要调整﹐因为老年人肝脏药代谢活性下降。老年人用药种类多﹐用药时间长﹐药物的毒副反应发生率也较大。

  如果吃大量安眠药或其他毒性大的药物,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催吐。方法是用筷子或汤匙压患者舌根部引吐,吐后灌一大杯温凉的水再次引吐,直到胃内容物全部吐出。

  误服碘酒,应立即灌米汤或者蛋清,然后催吐,反复进行,直到呕出物无碘酒色为止。

  误服脚气水或皮炎药水,立即用温茶灌服,在后引吐。

  误服硫酸等强酸剂,用肥皂水或苏打水灌服,以中和强酸,然后反复引吐。

  误服强碱液,可给病人喝些食醋,然后以醋兑水洗胃。

  误服来苏儿液,可用温水或植物油洗胃,并随之灌服蛋清、牛奶或豆浆,延缓吸收后催吐。情况紧急的中毒,应送医院治疗。

食品从生产加工直到销售食用整个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可以使食品具有毒性。例如,使用未经检疫的病死家畜肉加工的肉制品;使用搀假的牛乳加工的奶粉;使用未经消毒的朱乳生产的雪糕;使用不新鲜的鲐鱼生产的罐头,都曾引起食物中毒。  正常情况下,一般食物并不具有毒性。可能使食品产生毒性的有害物质多种多样,食品被污染的途径也异常复杂。

  食物产生毒性并引起食物中毒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某些致病性微生物污染食品并急剧繁殖,以致食品中存有大量活菌(如沙门氏菌属)或产生大量毒素(如金黄色葡萄菌产生的肠毒素)。

  (2)有毒化学物质混入食品并达到能引起急性中毒的剂量(如农药的污染)。

  (3)食品本身含有毒成分(如河豚含有河豚毒素),而加工、烹调方法不当,未能将其除去。

  (4)食品在贮存过程中,由于贮藏条件不当而产生了有毒物质(如马铃薯发芽产生龙葵素)。

  (5)因摄入有毒成分的某些动植物(如食入毒藻的海水鱼、贝;采用有毒蜜源植物酿的蜂蜜)。这些动植物起着毒素的转移与富集作用。

  (6)某些外形与食物相似,而实际含有毒成分的植物,被作为食物误食而引起中毒(如毒蕈等)。

  食品从生产加工直到销售食用整个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可以使食品具有毒性。例如,使用未经检疫的病死家畜肉加工的肉制品;使用搀假的牛乳加工的奶粉;使用未经消毒的朱乳生产的雪糕;使用不新鲜的鲐鱼生产的罐头,都曾引起食物中毒。使用非食品原料——工业酒精(或甲醇)兑制的“配制酒”造成的甲醇中毒,也曾多次发生。使用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品添加剂或加工助剂(含砷等毒物质)也曾造成食物中毒。生产工艺、设备、容器和包装材料不符合卫生要求也可使食品污染带有毒性。

  例如,熟肉制品加工制作时,生熟不分交叉污染而引起食物中毒;采用生棉子榨油,毛油又未经碱炼,而引起棉酚中毒。生产蒸馏酒时,使用含铅蒸馏设备和贮酒容器,铅溶于酒中而造成铅中毒。此外,日本曾发生桔子汁罐头中溶锡过多而引起食物中毒,其原因是调汁用水中含硝酸根离子较多所致。美国曾发生的金枪鱼罐头引起的E型肉毒梭菌食物中毒是由于罐头杀菌冷却时带有病原菌的不洁冷却水侵入罐内造成,内容物二次污染所致。因此,食品生产用水水质卫生亦不容忽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