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 >> 正文

患糖尿病是否该吃调脂药?

来源:网络来源 时间:2011-11-8 14:45:00 点击:-

核心提示:血脂异常会加重糖尿病患者病情,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治疗状况,已成为评估糖尿病病情控制优劣的标准之一,糖尿病患者调节血脂必须尽早、尽快、尽可能达标以及长期维持。
  李大爷今年65岁,患糖尿病多年,最近去体检,总胆固醇(TC)为180mg/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118mg/dl,医生说根据他患有糖尿病及血脂水平综合考虑,建议李大爷开始服用调脂药物调节血脂,可是李大爷大爷感到很奇怪,他的血脂明明在正常范围之内,医生为何建议他服用调脂药呢?是否患上糖尿病后就应该吃调血脂药物了?
  血脂异常是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最危险因素
  首先我们要明确糖尿病患者调脂治疗是十分必要的。过去将糖尿病列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近年来发现其危害性远不止于此,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危险性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一项在芬兰的研究发现,1373例非糖尿病人中,有心肌梗死的病人7年心梗再次发生率为18.8%;1059例糖尿病患者中,无心肌梗死的人7年心梗的发生率为20.2%。
  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的危险性等同于冠心病患者,而且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后的死亡率比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增高。
  大型医学研究UKPDS研究结果显示,血脂异常是大血管并发症的首要危险因素。研究进一步发现,促使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升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其次才是高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结合以上的证据可得出结论,糖尿病就是冠心病的等危症,糖尿病患者调节血脂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
  糖尿病患者何时开始吃调脂药,不能只看血脂水平一项指标
  血脂异常会加重糖尿病患者病情,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治疗状况,已成为评估糖尿病病情控制优劣的标准之一,糖尿病患者调节血脂必须尽早、尽快、尽可能达标以及长期维持。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下文中称《指南》)中,根据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综合危险等级,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由于糖尿病危险性等同于冠心病,《指南》中将糖尿病患者定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
  越危险的患者应越早干预,因此糖病患者TC ≥160mg/dl, LDL-C ≥100mg/dl时,就应该服用调脂药物了。即使血脂达标,只要不是过低,也应该服用调脂药,以便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进展。
  什么时候开始服用调脂药,不能仅仅以血脂化验单的数值作为调脂治疗的绝对标准,一定要结合心血管疾病的综合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年龄、吸烟、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肥胖等等,危险因素越多,就应该越早的使用调脂药,在多个危险因素面前,"正常"的血脂水平会变得"不正常"了,如果是明确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论血脂水平如何都应服用调脂药,对患者都能带来抑制疾病发展的益处。糖尿病患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这就是说在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面前,糖尿病患者等同于冠心病患者。健康成人TC <200mg/dl, LDL-C<130mg/dl时都属于正常范围,但是糖尿病患者TC <160mg/dl, LDL-C<100mg/dl就应该开始服用调脂药了,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医生让血脂"正常"的王大爷服用调脂药物了。
  糖尿病患者积极调脂,获益更多
  服用调脂药物能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什么好处呢?大量国内外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只要调脂治疗,就可以从中获得心脑血管事件减少的益处,通过长期服用调脂药物,可减少主要心血事件27%~45%。中国的冠心病二级预防循证医学研究,"血脂康调整血脂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英文缩写CCSPS)证实,糖尿病亚组中, 591糖尿病患者,经过平均4年观察显示,血脂康胶囊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多项血脂异常,而且明显减少冠心病事件和冠心病死亡的危险性,即糖尿病合并冠关心病患者服用血脂康胶囊,可减少冠心病事件50.8%,减少冠心病死亡44.1%,所获得益处高于非糖尿病人群,研究还同时证明血脂康胶囊安全性卓越,对肝肾影响少而且轻微,未发生肌病等严重副作用。众多医学研究还显示,血脂康胶囊除了调节血脂和防治心脑血管危险事件,对糖尿病患者还具有额外的益处,如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辅助降血糖,减缓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延缓肾损伤进展。
  糖尿病早期症状有哪些?糖友网预防频道内容全,文章质量高,来糖友网您不用东奔西跑。百度搜索 糖友网预防频道
  既然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明显增加,所以一旦发现就应及早服用调脂药物,并长期保持所获得的益处,这正符合《指南》中的高危患者的调脂要更加积极的精神,越危险的人群应越近早开始调脂治疗,这是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用药的关键原则之一。

 

相关内容: